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构建“特色+优势+水平”学科生态体系,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15   文章来源:张苒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处   浏览:

【编者按】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锚定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全面开启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助力赋能的崭新征程。学校官网即日起开设“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专栏,聚焦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单位负责同志,聆听他们以“执行者”的务实视角,结合工作岗位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让宏观的战略蓝图化作可感知、可落地、可践行的生动实践。


构建“特色+优势+水平”学科生态体系,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处 龙红明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实施“九大行动”、力争实现“九个跨越”的战略部署。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处将深刻领会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以科研为引领、以师资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导向”的核心逻辑,协同各方力量,将宏伟蓝图转化为务实行动和扎实成效,为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一、聚焦“一流学科创建”,在提升学科高峰高度上实现跨越

党代会报告对争创一流学科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坚持“全校一盘棋”,集中优势资源,打好国内一流学科创建攻坚战。一是全力冲刺博士点增列。抓住“十五五”期间2026年和2029年两次申博机遇,精心谋划,精准布局,力争新增3-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使全校博士点总数达到9-10个,构筑更坚实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二是力争跻身“双一流”序列。以博士点建设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省高峰学科为引领,着力在高端人才引育、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重大重点项目承接等方面实现突破,强化内涵建设。力争在“十五五”期间,推动2-3个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安徽省“双一流”培育学科序列,实现学科能级的重大跃升。

二、聚焦“学科结构优化”,在促进交叉融合发展上实现跨越

面对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我们要打破学科壁垒,培育新的增长极。一是加快新兴交叉学科布局。积极落实党代会要求,重点建设纳米科学与工程、智能冶金、能源材料、设计学等学科群和交叉学科。二是搭建学科交叉平台。计划于10月启动“采石·铸新”学科交叉系列论坛,营造交叉融合学术氛围,激发创新活力。我们将以“纳米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申报为试点,勇于探索,力争在交叉学科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形成引领未来的学科新方向。

三、聚焦“育人质量跃升”,在打造卓越人才品牌上实现跨越

学科建设的根本落脚点是人才培养。一是瞄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充分利用2026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契机,提前谋划,整合全校优质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凝练具有我校特色、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实现国家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的突破,彰显育人成效。二是巩固人才培养特色优势。持续支持学生参与“挑战杯”、“节能减排”等A类赛事,保持获奖数量和等级远超同层次高校的领先态势。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产出更多国家级重要荣誉,擦亮我校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

四、聚焦“服务贡献增效”,在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上实现跨越

学科建设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以服务为导向”的建设理念,深化产教融合。依托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将学科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目前,我校技术转移转化经费已达纵向经费的两倍,展现了突出的社会服务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使学科建设成果更直接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十五五”学科建设任务艰巨,我们将坚定信心,协同各学院、各部门,既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又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劲头奋勇争先,确保党代会精神在学科建设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审核:黄敏 王菁)

关闭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佳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邮编:243002

秀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     邮编:243032

版权所有 © 2020  安徽工业大学 【皖ICP备19010821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