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积15411.28㎡,主场馆可容纳5000多名师生的秀山校区新地标——体育馆日前完成了规划、消防、环保、防雷、灯具、空调等专业验收,并进行了整体竣工验收。体育馆既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又有现代建筑的典雅精致,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映成趣,人们在途径的高铁和高速上也能一睹其风采。体育馆为美丽的秀山校园和马鞍山再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体育馆建筑科技含量较高。建筑造型灵感来源于对上古时期龙形装饰图案和甲骨文“龙”字的抽象和提炼,将其巧妙地融入建筑形体与空间的塑造之中,通过洗练的线条在建筑上勾勒出“九龙腾飞”的神韵,为体育馆的标志形象确立了深远的立意,也契合了我校因材施教、培养多方面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馆内建筑包含智能化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玻璃幕墙、运动木地板、橡胶地面、隔音吸声墙面、中央空调、通风、体育照明专业灯光、高低压配电等众多子系统。其中智能化系统又包含了专业扩声系统、专业舞台灯光系统、赛况实时发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会议系统、数字监控系统、机房工程系统、计分计时系统、时钟系统、国旗升降系统、室内外背景音响系统、能耗计量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综合管路桥架等。
体育馆也是一项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施工工艺复杂的工程。该馆2016年立项建设,分为体育教学实训楼和田径场看台两个单位工程。工程主体为异型砼结构,屋面结构全部为球节点网网架、面层为金属屋面,其中主场馆网架结构跨度超过70米,面积超过4200平方,目前位居省内高校体育场馆及类似建筑的前列。外部结构全部为悬挑外飘异性钢构架外封铝塑板装饰面层,为省内类似建筑的首例。该馆含一个主馆和一个副馆。主场馆可以举行一些大型赛事活动;副馆为二层结构,将成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心,内有舞蹈、武术、羽乒和综合训练馆,功能特色在于满足室内运动功能的同时,通过营造大量、丰富的半室外空间为学生提供课内外活动的场所,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人的活动使造型动感的体育馆充满朝气。而看台则将学校现有的运动场与体育馆融为整体,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我校教学的硬件条件。
体育馆的建成凝聚了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及施工、监理单位的智慧。智能化控制、自动寻的消防水炮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施工技术难度较大,各系统及专业施工、调试交叉作业,组织复杂。学校高度重视体育馆的建设工作,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现场踏勘,优化装饰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为保证体育馆顺利交付,校基建办及施工、监理单位人员常驻现场,第一时间协调沟通解决建设期间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体育教学实训楼北大厅按图施工完成以后,因顶部排列了较多的消防、通风等专业管道以及梁结构,影响观感。基建办积极联系原设计单位、咨询了解本市新型装饰做法。校艺术学院协助征求装饰美化方案,赋予了体育馆的时代感和运动感,经过多次修改和优化,最终确定了装饰方案。为保质保量按时竣工,基建办加班加点带领监理、施工方实时调整项目进度计划,负责参建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事宜处理,根据合同、设计图纸、相关法律、标准规范要求严格监督施工质量,组织召开施工专项论证会,在安全、质量、进度、程序各方面做好施工过程管理。
体育馆的建成将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室内运动环境和全新体验感的运动场所。(文/黄学敏 图/黄国才 审核:徐新卫 邹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