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实施聚智行动 以人才工作新跨越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2   文章来源:沈浩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   浏览:

【编者按】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锚定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全面开启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助力赋能的崭新征程。学校官网即日起开设“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专栏,聚焦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单位负责同志,聆听他们以“执行者”的务实视角,结合工作岗位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让宏观的战略蓝图化作可感知、可落地、可践行的生动实践。


实施聚智行动 以人才工作新跨越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 沈浩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全面实施“九大行动”、力争实现“九个跨越”的战略部署。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紧扣人才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量化指标和制度保障等“攻坚目标”,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师资保障。

一、铸魂强基,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新高度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以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核心,构建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五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价值引领,筑牢思想根基。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要义融入教师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的必修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深刻理解“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自觉锤炼政治品格、涵养高尚师德。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夯实校院两级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院部责任落实办法》落地见效,明确任务清单,强化考核督导。将师德考核融入教师聘用、职称评审、评奖评优、聘期考核等各环节。三是坚持正向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师德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警示教育,定期通报师德失范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以案为鉴、自警自省。

二、聚智引育,构筑量质齐升的人才队伍新格局

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布局,着力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推动人才队伍规模、结构、质量实现新跨越。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引才体系。聚焦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引才。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布局和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加大海外人才、产业急需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渠道,强化以才引才、平台引才、合作引才。大力推进师资博士后队伍建设,完善招收、培养、考核、留任机制,充分发挥博士后“人才蓄水池”作用,为师资储备提供源头活水。二是深化“全周期”人才培育机制。持续优化校级人才项目政策,构建覆盖青年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分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建立青年拔尖人才储备库,探索运用“人才画像”技术,精准识别有潜力的青年教师,配套个性化“资源包”,在项目申报、团队融入、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学院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将人才工作成效纳入学院年度考核核心指标。推动学院建立学科人才信息库,发挥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作用,主动对接、精准联系目标人才。探索实施人才引进激励政策,激发全体教职工参与引才荐才的积极性,形成“全校一盘棋、全员抓人才”的良好局面。

三、改革创新,激发人才人事制度保障新动能

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人才人事制度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投身育人、科研的环境和氛围。一是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遵循“破五唯”导向,修订完善各类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和聘期考核办法。强化品德、能力、业绩评价,突出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力。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类型特点,实施差异化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柔性评价和团队综合评价。二是推进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实施办法,优化分配结构,强化绩效激励。推动《二级单位奖励性绩效二次分配指导意见》落地,赋予学院更大分配自主权,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提升人事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涵盖人才“引育用留评退”全生命周期的规章制度,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人事制度体系。规范各类聘用合同管理,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和教职工体验。四是营造尊才爱才暖心氛围。实施“暖心行动”,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和生活需求,完善从入职到退休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组织开展走访慰问、荣休仪式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不断推动学校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关闭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佳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邮编:243002

秀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     邮编:243032

版权所有 © 2020  安徽工业大学 【皖ICP备19010821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