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科学谋篇布局“十五五” 笃行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05   文章来源:汪和平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浏览:

【编者按】学校第五次党代会锚定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全面开启加快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建设助力赋能的崭新征程。学校官网即日起开设“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笔谈”专栏,聚焦相关职能部门、教学教辅单位负责同志,聆听他们以“执行者”的务实视角,结合工作岗位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让宏观的战略蓝图化作可感知、可落地、可践行的生动实践。



科学谋篇布局“十五五” 笃行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汪和平


校第五次党代会系统擘画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了“九大行动”和“九个跨越”的重点任务。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着力落实校党委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把握时与势、统筹谋与动、贯通知与行,在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锚定“国内一流”目标,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

统筹各方资源,广泛凝聚智慧与共识,坚持学校“十五五”总体规划强化战略引领、专项规划聚焦重点领域突破、院部规划突出特色差异发展的理念,推动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院部规划有机衔接,落实规划的导向、监测、评估机制,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成为引领学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抢抓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理解把握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指标要求与内涵要素,结合校情实际,注重“十五五”重点任务的设置和核心指标的量化。保持战略定力,根据当前经济、科技、人才发展需求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坚持对接产业生态,在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方面展现鲜明的特色优势,聚力打造一流学科、一流校风、一流管理,力争实现办学层级的跃升,为推动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提供基础性支撑。

二、营造“国内一流”生态,服务支撑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与沪苏浙高校的战略合作,围绕重大平台、项目、机制,加强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各层级各领域的合作,重点推进资源共建共享,选派青年骨干赴长三角高水平机构访学深造。依托与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共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柔性引进领军人才,指导学科建设,更好支撑服务区域发展。推动落实市校融合发展机制,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共建学科—产业发展中心,推动合作从单一项目向全方位、制度化升级,拓展办学资源。建立“一市一校”校企合作机制,加快融入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扎实推进深层高水平开放,在服务安徽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和马鞍山市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中,实现学校影响力与贡献度的跨越式提升。

三、激发“国内一流”动能,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与“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和内部治理体系,以国家战略和区域需求为牵引,推动学科专业布局主动适应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强化有组织科研,引导创新资源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和区域产业痛点集聚,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构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的制度体系。持续跟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落实并发挥改革效应,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推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改革深度融合,实现全过程、全要素育人评价,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力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突破。 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优化教学单位目标考评办法,突出人均产出贡献与核心发展指标的导向作用,激发院部办学活力。

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将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细化为具体工作任务,与各学院、各部门通力协作、笃行实干,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关闭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佳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邮编:243002

秀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     邮编:243032

版权所有 © 2020  安徽工业大学 【皖ICP备19010821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