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第二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佳山论坛”暨“文化强国建设与话语体系创新”学术研讨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陆林,校党委副书记王俊,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兵出席开幕式。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开幕式由王俊主持。

陆林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介绍了我校基本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取得的成绩。陆林指出,我们以“文化强国建设与话语体系创新”为主题举办学术盛宴,就是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认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文化强国建设和话语体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期盼各位专家学者对我校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多提宝贵指导意见,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李兵指出,本次会议主题体现了社科界对时代命题的积极回应,凸显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问题的高度关注,彰显了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中的自觉与担当。要从坚持“根本制度”、用好“最大法宝”、深挖“理论富矿”、发挥“重要作用”等方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的文化体系,筑牢文化强国建设根基。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积极贡献。

报告以主题报告、专家报告、编辑论坛、平行论坛形式展开。在主题报告环节,山东省政协党组成员、山东省社科联主席、博士生导师唐洲雁研究员以“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题,深刻分析了中华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概念与内涵及其关系问题。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同舫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为题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的原理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专家报告环节,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志斌教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梅景辉教授,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建华教授,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贺武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赵勇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国启教授,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何玲玲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祥兴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陶林教授分别以“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话语体系建构”“从理论自觉到实践创新:‘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与时代叙事”“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的教育强国建设”“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辩证思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生成逻辑及其应用范式”“坚守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原则遵循”“邓小平与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建构”“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为题作了主题报告。
编辑论坛环节,《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编辑吴钰重、《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编辑万成、《阅江学刊》杂志社主编韩璞庚、《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审杨中启就杂志期刊的基本情况、选题重点以及好论文的标准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分论坛以分论坛一“话语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分论坛二“文化创新与文化主体性”、分论坛三“学术探索与青年学子成长”三个平行论坛同步进行。与会专家学者、青年学生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话语创新展开了多视角、多维度的交流和研讨。
本次活动由我校主办,扬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承办,《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编辑部、《阅江学刊》编辑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协办。

(撰稿:杨蓉 倪松根 审核:宫晓虹 郑洁 张苒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