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院基本情况
微电子与数据科学学院2022年经学校研究同意设立,学院发展历经学校基础部(1978年)、数理学院(2000年)以及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学院下设光电工程系、数据科学系、微电子系、应用数学系、大学数学部、大学物理部等6个教学系部,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智慧决策与优化等2个省级培育科研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0年,新工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021年,新工科)四个本科专业,数学(2021年)、光学工程(2018年)两个一级硕士学位点,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500余人,教职工12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7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69人。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结合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育学科专业人才,先后获批安徽省示范微电子学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2024年,学院党委获批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级党组织,学院获批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
第二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思路、举措与亮点
一、数智赋能,夯实数理基础课程教学
学院承担全校数学、物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对于学校总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学院一直将数理基础课程的教学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化组合学院的教学力量,积极探索信息化手段融入,全力夯实学校人才培养的数理基础。
强化组织。为保障数理公共课的教学质量,通过纵横两条线来保障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研究。在系室组织结构安排上,抽调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了大学数学部和大学物理部;在课程教学研究安排上,由两个教学部牵头,合理调配全院的教学力量,组建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等课程组,各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数智赋能。以大数据工作室为基础,搭建数理公共基础课程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收集整理17门数理公共课课程的学生学习成绩、课堂参与、考勤等数据,定期提供每门课和学生的每周学习报告,供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参考。学院与安徽亘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大数据专业部分师生为主,组建课堂视频分析研究团队,开展基于课堂实时视频的学生微表情分析研究,相关结果申报发明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以赛促学。组建数学建模中心、大学数学竞赛指导团队,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部分地区物理竞赛等学科比赛。与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六所高校的数学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交流,自2020年以来联合开展高等数学A1联考5次,数学竞赛1次。
二、产教融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学院主动围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安徽省十一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专业结构调整,2020年以来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2个新工科专业。高度重视与产业的融合,各专业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坚持党建引领、平台支撑、课程落地,以产教融合促进专业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芯人才”。学院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为依托,创新半导体“芯人才”思政教育培养模式。开展“政府—高校—企业”联合党建,组建“电子信息产业链党建联盟”,为我国半导体科技自立自强和安徽省电子信息与半导体产业发展,输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半导体“芯人才”。

依托平台产教融合。2020年我校与马鞍山市共同组建马鞍山产业学院,打造“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产教融合平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承接产业学院“半导体方向”的人才培养,微电子专业、光电专业依托产业学院平台,主动对接东科半导体等在马的优质企业,以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工程师进校园、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学习、联合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2023年,学院与科大国创联合申报获批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专业和数学专业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开展以聘用企业工程师为兼职教授、指导本科生参与项目联合攻关、学生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2024年,学院积极参与安徽工业大学工程师学院建设,三个工科专业均入选工程师学院试点专业,按照“聚焦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深化体制改革”的办学目标,以职称制度改革为抓手,深化产教融合。
课程融入落地见效。各专业积极邀请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在专业导论、新生研讨课、认知实习、专业实训等各类课程中开展校企合作,先后有东科半导体、南京优耐特、科大国创、兰智大数据等企业的工程师走进课堂介绍行业发展、带领学生开展实际项目训练等。

三、科教融汇,优化创新人才培育生态
科研反哺,启迪创新意识。鼓励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结合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等专业学科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开设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创新评价方法、编著创新创业教材,树立创新创业团队典型,辐射带动专业教师和学生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科普教育,提升科学素养。学院于2022年获批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移动实验室”科普教育团队已在马鞍山市设立10个科普教育基地,覆盖市辖区及4个县区,涵盖了科技、环保、健康等多个领域。近三年,本科生参与科普教育工作600余人次,深入到各个科普基地进行科普宣讲、互动实验等,已有1300余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其中。


四、为国育才,响应国家战略需求
2021年,学院获批省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数学专业制定了科学的拔尖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在2022级、2023级完成拔尖班宣讲、选拔和组班工作,为学生配备优秀班主任,并对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实行小班教学。近两年来,拔尖班在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50余项,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解决半导体领域的 “卡脖子”问题是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2021年学院获批省级示范微电子学院建设。示范微电子学院主动对接产业需求,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把IC封装与测试、IC版图设计作为特色方向,与东科半导体、青软晶芒、讯喆微电子等公司深度合作开展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第三部分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成效与成果
一、专业建设初见成效,产教融合成果显著
一流专业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和数学专业分别获批安徽省示范微电子学院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
校企联合平台建设。大数据专业与科大国创云网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获批“工业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大数据创新生态。微电子专业与东科半导体(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化合物半导体联合实验室”,充分释放企业3500余万元的科研设备和企业工艺平台,做到科教融汇创新的深层次合作空间。

(“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安徽教育信息刊载“安徽工业大学开创半导体‘芯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近3年来,学院获批包括“六卓越一拔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等在内的省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5项,有力支撑了学院的专业和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项目级别 |
1 |
新专业质量提升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建专业质量提升项目 |
杨辉 |
2023 |
省级 |
2 |
六卓越一拔尖 |
微电子卓越工程师 |
唐绪兵 |
2022 |
省级 |
3 |
产业学院与特色学院 |
半导体现代产业学院 |
刘义 |
2022 |
省级 |
4 |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
杨刘 |
2021 |
省级 |
5 |
质量工程项目 |
安徽省示范微电子学院 |
黄仙山 |
2021 |
省级 |
专业建设研究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年度 |
级别 |
1 |
“强基计划”背景下数学拔尖班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赵良 |
2023 |
重大 |
2 |
产业学院赋能微电子人才培养“1+1+N”机制研究与探索 |
唐绪兵 |
2023 |
重点 |
3 |
“产教+科创”双轮驱动的光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莫绪涛 |
2023 |
重点 |
4 |
“德育为先,五育融合”普通高校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数学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基地试点 |
汪忠志 |
2022 |
重点 |
5 |
构建“多维空间”专业课程体系,以产出为导向提升微电子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研究 |
邹勇 |
2022 |
一般 |
二、课程建设成效突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11月学院下发《关于数理公共基础课数字化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案》,推进面向全校的数理公共基础课程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构建课程数字化教学评价的新规律和新机制。学院拥有《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省级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及教材建设,近三年,获批包括“101”计划项目在内的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9项。
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立项年度 |
项目级别 |
1 |
“101计划”项目 |
面向应用数学专业的随机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曾传华 |
2023 |
省级 |
2 |
教材建设 |
光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 |
王东 |
2023 |
省级 |
3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高等代数 |
谷勤勤 方益 |
2022 |
省级 |
4 |
教材建设 |
光学设计与CAD教程 |
王伟 |
2022 |
省级 |
5 |
线下课程 |
数值分析 |
谭高山 |
2022 |
省级 |
6 |
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 |
汪忠志 方益 |
2021 |
省级 |
7 |
线下课程 |
复变函数 |
杨刘 |
2021 |
省级 |
8 |
线下课程 |
数学建模 |
刘玉琳 |
2021 |
省级 |
9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 |
封装材料及其应用 |
邹勇 |
2021 |
省级 |
课程教学研究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年度 |
级别 |
1 |
“基础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代数教学改革研究 |
谷勤勤 |
2023 |
重点 |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运筹与优化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张世涛 |
2023 |
一般 |
3 |
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五校联考模式下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
朱红宝 |
2021 |
一般 |
4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工科专业数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张理 |
2020 |
一般 |
校企共建课程
专 业 |
共建共授课程 |
共建共授课程 |
共建共授课程 |
合计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Hadoop实训 |
数据采集与可视化 |
大数据专业实训 |
3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新生研讨课 |
光电综合实训 |
|
2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新生研讨课 |
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 |
设计开发流程与工程项目管理 |
3 |
优秀教材展示
教材名称 |
主编 |
出版年份 |
类 别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汪忠志 |
2021 |
高等院校通识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大学物理 (上、下) |
黄仙山 |
2019首版 2024重印 |
省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
三、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水平显著提高
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先后有10人次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青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近5年来,共获得省、校两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校级教坛新秀6人,省、校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人,获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三等奖、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胜奖。
围绕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制定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训制度,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光电相关企业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系统掌握相关技术流程,开展教学研究和科技攻关,通过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专业教师的工程经验。
学院骨干教师
序号 |
姓名 |
学位 |
职称 |
工程背景 |
1 |
黄仙山 |
博士 |
教授 |
与安徽易芯公司合作开展高温熔体液面行为检测技术研发,主持中电泰日升公司5G通讯设备制造图像检测与控制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 |
2 |
刘义 |
博士 |
副教授 |
赴中电泰日升、苏州小孔成像进修,参加苏州德创机器视觉师资培训,带学生到多家企业开展实习 |
3 |
莫绪涛 |
博士 |
副教授 |
与南京梅钢、中电泰日升等企业开展工件视觉检测项目研发、主持江南光学棱镜加工工艺优化项目,担任江南光学技术顾问,参加苏州德创机器视觉师资培训 |
4 |
王伟 |
博士 |
副教授 |
与江南光学开展光学设计研发项目,担任江南光学技术顾问 |
5 |
丁守军 |
博士 |
副教授 |
主持安徽省国资委所属企业安徽中科未来有限公司重大产学研项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3所、安徽萤瞳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华宇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产学研项目,担任安徽励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
6 |
吴建光 |
博士 |
讲师 |
赴江南光学进修实践,参与棱镜加工工艺优化项,参加苏州德创机器视觉师资培训,带学生到多家企业开展实习实训,指导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 |
7 |
贾虎 |
硕士 |
高级实验师 |
与苏州波粒光子公司以及合肥禾元环境科技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分别转化专利1项与2项,带学生到多家企业开展实习实训 |
8 |
王丹 |
博士 |
副教授 |
参加苏州德创机器视觉师资培训,带学生到多家企业开展实习 |
9 |
邹勇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IC版图高级设计师,赴东科半导体开展暑期实训 |
10 |
唐绪兵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IC版图高级设计师,赴东科半导体、讯喆微电子等多家企业开展暑期实训 |
11 |
毛清华 |
博士 |
讲师 |
集成电路工艺双师证(中科院苏州纳米所) |
12 |
冯乐宇 |
博士 |
讲师 |
工信部IC版图设计高级工程师 |
13 |
程露 |
博士 |
讲师 |
工信部IC版图设计高级工程师 |
14 |
王玲玲 |
博士 |
讲师 |
工信部IC版图设计高级工程师;工信部PFGA开发与应用工程师 |
15 |
江平 |
博士 |
讲师 |
工信部IC版图设计高级工程师;工信部PFGA开发与应用工程师 |
16 |
杨辉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Python开发工程师(高级) |
17 |
刘小弟 |
博士 |
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18 |
罗冬梅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19 |
盛洲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20 |
谭高山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21 |
谭举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22 |
张世涛 |
博士 |
副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23 |
张涛 |
博士 |
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24 |
张永进 |
博士 |
教授 |
工信部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高级) |
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4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以及产学研技术公共课题50余项,9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和省级优秀人才项目资助。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1项,其中9项成果实现产业转化。
学院教师发表顶刊论文情况
序号 |
论文 |
期刊等级 |
1 |
Shuhong Hao(郝树宏),Haowei Shi,et.al.,Entanglement-Assisted Communication Surpassing the Ultimate Classical Capacity,Physical Review Letters,126, 250501 (2021) |
物理学科 顶级期刊 |
2 |
Shuhong Hao(郝树宏),Haowei Shi,et.al. Demonstration of Entanglement-Enhanced Covert Sensing,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9, 010501 (2022) |
物理学科 顶级期刊 |
3 |
Jiafeng Cao(曹加锋), Yuexia Ji, Zongping Shao, Perovskites for protonic ceramic fuel cells: a review,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15(6), 2200 (2022) |
环境科学 顶级期刊 |
4 |
Zhou Sheng(盛洲), Jianze Li and Qin Ni,Jacobi-type algorithms for homogeneous polynomial optimization on Stiefel manifolds with applications to tensor approximations,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 92, 2217-2245 (2023) |
计算数学领域顶级期刊 |
5 |
Jicun Jiang,Xiaodi Liu(刘小弟,通讯),Zengwen Wang, Weiping Ding , Shitao Zhang(张世涛),Large group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with bi-directional trust in social networks: A probabilistic hesitant fuzzy integrated cloud approach,Information Fusion,102,102062 (2024) |
计算机与管理科学一区TOP期刊 |
6 |
Xiaodi Liu(刘小弟), Yukun Sun, Harish Garg , Shitao Zhang,Analysis of distance measures in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 theory: A line integral perspective,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26 , 120221(2023) |
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管理科学一区TOP期刊 |
7 |
Jicun Jiang, Xiaodi Liu(刘小弟,通讯), Harish Garg, Shitao Zhang,Large group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interval rough integrated cloud model,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56,101964(2023) |
人工智能、工程学科一区TOP期刊 |
8 |
Xiaolong Deng(邓小龙), Shanshan Wang,,Yi Liu, Jiafeng Cao,Jinzhao Huang and Xingwei Shi,Sulfidation and NaOH etching in CoFeAl LDH evolved catalysts for an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 an alkaline solution,Nanoscale, 15, 9049-9059(2023) |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
9 |
Shande Shao, Xinran Li, Yixin Cai, Chuanshuai Feng, Yuexia Ji, Yinhui Cha, Jiafeng Cao(曹加锋,通讯),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60, 141698(2023) |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
10 |
Sixing Li , Yan Pan , Wenming Wang , Yong Li(李勇,通讯),CsPbX3 (X = Cl, Br, I)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glasses: Recent advances and perspectiv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434, 134593 (2022) |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
四、学生发展成绩优异,就业创业前景广阔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学业成绩、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近三年,共有217名同学考取研究生,本科生升学率达27.35%,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数学与信息本科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优秀大学生、“四有”革命优秀士兵等大批先进典型。

近三年,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0项、省级45项,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建模、美国数学建模大赛、光电设计大赛、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CUPT等竞赛中获国际级奖项20余项、国家级100余项、省级300余项,学生竞赛参与率超50%,科研项目参与率超20%,本科生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
本科生发表论文情况
序号 |
论 文 |
1 |
Dongjie Wu, Siyuan Shen, Dongmei Luo. Association of lactate-to-albumin ratio with in-hospital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Frontiers in neurology, 2023, 14:1198741. |
2 |
曹佳悦, 罗冬梅. 基于Null Importance与GS-LGBM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素分析与风险预测,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3,40(8):1033-1038. |
3 |
童 叶, 郑宇航, 刘文鹏, 丁守军.Dy3+ 和Eu3+ 共掺NaY(MoO4)2 荧光粉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量子电子学报,2023,42(1):42-49. |
4 |
Longchao Liu, Hailian Liu, Wenqian Zou, Shoujun Ding. Er3+ doping YbTaO4 phosphors: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temperature sensing characteristics,Ceramics International,2023, 49:28500-28505. |
5 |
陶马成,陈松林. 多项式插值余项定理的一个新证明,大学数学.2023,39(3):122-125. |
6 |
陶马成,章志兵. 一致分布理论在一个极限问题中的应用,高等数学研究,2023,26(1):61-62. |
7 |
彭子明,吴义云,郑梦超,左旭,李国友,吴建光,邹勇. 激光剪切干涉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光电子·激光,2023,12:1249-1255. |
8 |
时兆龙,吕伟,马浩然,刘鸿宇,吴建光.注水瓶几何参数对其发声频率的影响,大学物理,2023,42(7):39-43. |
9 |
谢静,完志冰,夏宇航,谌琪,邹勇*. 方位角对 LED 圆筒太阳花散热器性能的影响.中国照明电器,2021(07):39-43+54. |
10 |
高孙浩,陈晨,李昕淼,吴建光,邹勇*. 瓶子注水过程中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频率特性研究.高师理科学刊,2020,40(10):31-34. |
11 |
谌琪,曹倩文,张怡,张海娟,邹勇*. 管壳式换热器性能的数值研究.高师理科学刊,2020,40(11):41-45. |
12 |
孟雪健, 徐岩松, 王吉祥, 汝朋帅, 韩澍婷, 魏凯旋, 宋静. 关于序列投资模型中的一个强极限定理. 理 论数学, 2020, 10(6): 580-584. |
13 |
王要强,吴瑞,管传涛,解中跃,程昆林,毕昌韦,章鑫,罗冬梅,李文喜.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慢性肾脏病中医症候规律研究[J].世界中医药,2020,15(24):3870-3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