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柯清平副教授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烯烃环氧化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5-10-21   文章来源:汤骏化学与化工学院   浏览:

近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柯清平副教授在烯烃环氧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Nano Letters》(自然指数期刊,IF=9.1)上。我校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柯清平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闫岩教授为通讯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基金的支持。

(纳米LaSrCoMnO6催化剂结构表征)


(纳米LaSrCoMnO6的LSPR效应表征)


(LaSrCoMnO6的光热催化性能研究)


(LaSrCoMnO6的光热催化机理研究)

环氧化合物是合成医药、农药及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中间体,全球年需求量逾千万吨。传统烯烃环氧化工艺多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均相催化、空气为氧化剂的银-气固相催化为主,通常需高温和/或双氧水等强氧化剂的苛刻反应条件。因此,在此工艺条件下环氧化合物的过度氧化难以避免,导致环氧化的选择性降低。团队利用尿素辅助-氧化还原法开发了新型Mn基催化体系,构建了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LaSrCoMnO6催化剂,可在可见光照射及60°C温和条件下活化氧气,生成活性氧物种,实现对苯乙烯的高选择性环氧化。该体系无需有机过氧化物或添加剂,反应后催化剂经离心即可回收,循环使用5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

机理研究表明,在LSPR效应作用下,LaSrCoMnO6在可见光的激发下即可产生大量的空穴和电子。其中,空穴活化苯乙烯得到苯乙烯衍生C+化合物是其环氧化的关键,而电子在温和反应条件下与吸附氧结合形成单线态氧,进而与Mn物种形成氧化中心,这两步分别促进了苯乙烯的转化和环氧苯乙烷的合成。研究表明以可见光为驱动、氧气为氧化剂,在纳米LaSrCoMnO6催化剂上实现了苯乙烯的高效转化。苯乙烯转化率超过99.9%,环氧苯乙烷选择性达91.3%,TOF值为22.3 h-1,为烯烃环氧化提供了新的光热协同催化策略。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lett.5c03608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1c03164

https://doi.org/10.1016/j.jcat.2024.115841

(撰稿:汤骏 审核:韩新亚 黄宇弦 张苒 黄敏)

关闭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佳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400号      邮编:243002

秀山校区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马向路1530号     邮编:243032

版权所有 © 2020  安徽工业大学 【皖ICP备19010821 皖公网安备 34050302000234号】